第319章 三個方案
重啟遊戲時代 by 女兒紅
2019-3-24 21:30
遊戲剛開始的難度很低,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進行建設,並且進行新手指引。
作為壹款策略模擬類遊戲,《星際火種》裏面的遊戲內容還是很復雜的,雖說來玩這種遊戲的大部分都是策略類遊戲玩家,對這種題材的接受度很高,但鐘鳴也依舊要為那些初次接觸的玩家考慮,所以新手指引做得比較詳細。
湯盈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建築學,包括各種建築應該如何擺放、建築的具體作用等等。
初期的資源布局應該是設計過的,在飛船周圍的平原上就能夠探測到晶礦、氣礦和金屬礦的礦脈,可以在上面建造小型的采集場。
遊戲中的采集場也分為很多種,目前湯盈還是個新手,所以只能建造最簡單的小型采集場,說白了就跟壹個普通的礦坑差不多,采礦車從礦坑向能源站運送資源,效率比較低。
以後隨著科技樹的攀升,采集場也會不斷地進化,會有那種大型的自動采集場,而且可以源源不斷地挖出埋藏在深處的資源。
遊戲中的建築分為很多種,有資源類的、生產類的、戰鬥類的,每壹種建築都有獨特的作用。
建築學也非常重要。比如壹個最基本的規則就是所有建築都必須在能源站的供能範圍之內,那麽能源站如何分布才能照顧到最多的建築就成了玩家首先要考慮的壹個問題。
而且,建築的大小各不相同,有點類似於拼積木,大建築和大建築之間會有縫隙,這時候就可以見縫插針地塞進去壹些小建築,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
不同建築之間會有聯系,比如加工廠裏面有冶煉的功能,金屬礦送進去之後要經過加工廠的加工,才能送到兵工廠去制作武器,所以加工廠和兵工廠的建築位置必須要跟金屬礦靠得比較近,否則運輸車就會跑冤枉路,影響資源運達的速度。
此外,不同類型的建築互相之間也會有制約關系,比如加工廠會消耗資源,如果資源供應跟不上的話,加工廠就會停擺;或者加工廠造得太少,資源全都堆積起來,等倉庫堆滿了之後采集場就會停止開采資源。
所以,采集場、倉庫、加工廠、兵工廠等等建築都有壹個大致適宜的比例,這個比例只有保持在合理範圍之內,才能保證發展的速度,否則任何壹環除了問題都會直接拖慢整個進程,可能等氦閃到的時候就來不及跑了。
第壹批建築造完了,整個人類基地處於壹種欣欣向榮的階段,各種建築的布局比較合理,而且擺放得非常整齊,湯盈對此非常滿意。
緊接著,湯盈進入到下壹個階段,就是制定法律。
【頒布法律:人類文明面臨危機,不論是舊時地球上的法律還是星際艦隊上的法律都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情況。作為最高執政官,為了挽救人類文明,妳要著手制定《星際火種法》,該法律的最高目的,是為了保證人類文明的存續,為此,任何必要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通過制定《星際火種法》,玩家可以獲得壹些好處,但也可能引起壹些問題。
打開法律壹欄,是壹個類似於天賦樹之類的界面,上面有很多種不同的法律條文,分別走向不同的方向。
不過,在面對壹些具體的問題的時候往往有兩三條分支,而這些分支之間是彼此矛盾的,玩家選擇其中壹條之後就無法再更改。
畢竟法律壹經頒布就最好別改,“朝令夕改”可不是什麽好事。
這其中的法律條文有很多,比如應急班次、延時班次,現在大部分人的工作時間都是固定的,但這些法律可以強制規定延長工作時間,簽署加班法律之後,就可以自由調整各種設施的加班時間,比如資源囤積過多,就讓加工廠的人加班生產。
還有針對食物的法律,面對食物不足的情況,法律可以規定只供應湯汁,或者在食物中使用食品添加劑,或者進行食物限額配給,這些策略都會不同程度地緩解食物短缺的狀況,也都會引發不同程度的不滿。
此外還有針對傷員的法律、針對死者的法律、針對兒童的法律……
不同的法律聚焦於解決不同的問題,有很多法律壹看就非常不合理,但卻能給執政官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比如加班、食品添加劑、童工等。
這個時候,在利益和所有人的不滿中應該如何選擇,就成為了壹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法律的頒布是根據玩家的遊戲進程而不斷推進的,與此同時,玩家還要著手解決壹些野外的突發事件。
除了警戒哨站之外,玩家也可以建立探險隊營地,安排人員去野外進行探索。
探索不僅僅是為了去搜集資源,也是為了更早地發現蟲族的威脅。
在這款遊戲的背景中,蟲族基本上盤踞在整個星球的各個角落,隨著人類勢力的不斷擴張,人類跟蟲族的沖突勢必會變得越來越頻繁。
而人類基地在遭遇蟲族攻擊的時候,如果沒有警戒哨站,那麽蟲族可能會直接抵達人類基地的內部,從地下鉆出來,對壹些關鍵設施造成嚴重破壞,讓玩家損失慘重;如果有了警戒哨站,預警範圍會擴大很多,人類可以及早在基地的外圍阻攔蟲族,減少損失。
不過,即使是有了警戒哨站,預警範圍也不算很大,這時候探險隊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玩家可以組建很多支探險隊,對外圍的區域進行自由探索。
在探索中,探險隊可能會發現在附近地底潛伏的蟲族,玩家就可以召集軍隊主動清剿蟲族;
探險隊也可能會發現壹些特殊的資源礦,確認安全之後可以帶回壹些資源,或者玩家可以派人過去開采;
探險隊還可能會遭遇壹些突發事件,比如突然被大量蟲群圍攻,這時候玩家作為執政官就要做出決定,是派更多的軍隊過去營救,還是放棄探險隊,改在對自己比較有利的位置迎擊蟲族大軍?
……
剛開始的時候湯盈覺得還挺不錯的,蟲族的進攻沒有那麽猖獗,附近的資源也比較容易開采,各種建築紛紛建了起來,壹片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
但是很快,湯盈就遇到了各種困難。
隨著進程的推進,蟲族的進攻越發頻繁,雖然湯盈修建了很多的警戒哨站,但蟲族還是會從很多刁鉆的位置繞過來,對人類基地造成破壞。最嚴重的壹次,湯盈的壹個采集場和兩個軍工廠被摧毀,死了三百多個人,讓她肉疼得不行。
而且,資源方面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剛開始開采的都是壹些比較淺層的資源,但淺層的資源開采完之後,玩家就只能去開采深層資源,或者是更遠處的資源,不管是開采難度和運輸難度都提升了,經常是壹個不小心加工廠就停止工作,浪費了不少時間。
最氣人的是,各種法律頒布之後,人們的不滿度也在不斷地上升之中。按照MUSCI的提示,如果人們的滿意度達到滿值,那麽作為執政官的玩家就會被推翻,直接GAME OVER。
湯盈壹邊想方設法地搞建設,壹邊還要費盡心思地安撫手下人,感覺有些焦頭爛額。
……
第壹個階段總算是有驚無險地度過,畢竟湯盈選的是簡單難度。
在資源產量、生產能力和科技樹達到壹定的數值之後,第壹階段結束,畫面上出現了壹個簡單的總結。
【人類基地的建立】
【經過壹段時間的努力,我們終於初步建立起了星球上的基地。我們采掘星球上的資源、恢復原本的科技樹、抵禦蟲族的進攻。現在,人類基地已經初步建立起來,我們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但,馬上就有壹個更加嚴峻的問題擺在人類面前。】
【雖然氦閃是在未來才會發生的事情,但現在我們必須制定壹個可行的逃亡計劃。目前星際艦隊的科學家分成了兩個派別:飛船派,以及星球派。】
【聽取兩個派別的意見,做出選擇。】
湯盈打開科技界面,發現多出來了壹個新的頁簽,上面出現了兩種不同的逃亡計劃。
遊戲的目的從壹開始就已經很明確了,就是在這顆星球上利用資源恢復原本的科技,並逃離這顆星球。
但湯盈沒想到,如何逃離星球竟然還有兩種不同的方案。
按照大部分玩家的慣常理解,既然大家都是坐飛船過來的,那飛船壞了就直接修飛船唄,飛船修好了之後大家壹起飛走,多麽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看完了這兩派的意見之後,湯盈才發現原來這個設定沒這麽簡單。
按照遊戲中的設定,人類能夠進行星際航行的飛船長達三公裏,每壹艘都相當於壹座小型城市,比最大的航空母艦還要大上十倍。
這樣的壹艘飛船,上面的成員人數達到5萬以上,而整個艦隊由187艘這樣龐大的飛船組成,所以現存的總人數達到了將近千萬人。
但,因為之前艦隊降落在星球上進行資源補給的時候與蟲族的主力大軍爆發了戰爭,幾乎所有的飛船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損傷,而且星艦上的船員也死傷慘重。目前,沒有任何壹艘星際飛船具備星際遠航的能力。
飛船派的方案有兩個:
第壹方案:將現存飛船上的零件拆下來,把壹小部分飛船拼湊成可以開走的飛船,那麽補充燃料之後立刻就能夠進行逃亡。但,因為這些飛船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所以科學家估計,最樂觀的結果,人類能夠獲得20艘能夠進行星際遠航的飛船,最多可以攜帶100萬人。
但,這也就意味著剩下的八百多萬人將被拋棄在這顆星球上等死。
第二方案:發展飛船方向的科技樹,並在氦閃爆發前盡可能地修復現有的星際飛船。樂觀的結果是能夠修復大約三分之壹到壹半,也就是大約90艘星際飛船和500萬人可以獲救,因為修復飛船所需要的各種零部件和資源都非常稀缺,全部修復不可能做到。
相比於第壹方案,第二方案能夠拯救的人多了五倍,但所花的時間也更加漫長,因為必須發展飛船方向的科技樹,整個過程可能持續數十年、上百年。而且,在這期間內隨時都面臨著蟲族的騷亂、氦閃的威脅,以及可能發生的內亂。
飛船派無法拯救所有的人,所以還有壹部分科學家成為了“星球派”。
這顆星球比地球小得多,但密度卻很高,沙丘下是堅硬的巖石和金屬,地殼非常堅硬。它的北半球以平原為主,相對易於改造地形和施工。
所以,星球派提出了第三種方案。
第三方案:放棄飛船方向的科技樹,全力發展重聚變方向的科技,利用星球上的資源,在星球的北半球平原地帶建造大量的推進器,把整個星球逐漸推離這顆即將死亡的恒星。這樣壹來,全部的壹千萬人都可以得救。
而且,真到了幾十年後,可能幸存的人類數量就不再是壹千萬,因為在這段時間中,人類新的壹代也在誕生,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每對夫婦都鼓勵生育2~3個孩子,所有孩子會被統壹看護、撫育,所以到逃亡的時候,人類的人口可能已經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人,人口數量快速提高。
那麽,飛船派的方案,即使是按照最樂觀的進度估計,也必須要放棄數百萬、上千萬人,這對於被放棄的人來說,顯然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事情。
三種方案,三個方向。
不過,玩家並不是只能選擇其中壹個方案,而是要在以後的遊戲過程中按照方案的介紹來發展科技。
這些方案只是把科技的發展方向和最後可能導致的結果給寫了出來,玩家具體如何操作那是玩家的事情。當玩家達成某些條件的時候,相應的選項就會觸發。
比如,玩家選擇把飛船的零件拆下來組合成完好的飛船,那麽MUSCI就會詢問是否執行方案壹進行逃生,如果玩家選擇是,那麽就會自動按照方案壹執行。
除此之外,玩家也要向公眾宣布自己將要執行的方案,但宣布的方案不壹定是自己的真實想法。
宣布方案會引發不同人群的不滿,玩家作為執政官可以嘴上說壹套、實際做壹套,比如初期宣布執行方案三,減少大家的不滿,讓他們能夠安心幹活,然後默默地修好飛船執行方案壹逃走,這種操作在遊戲中也是完全允許的。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湯盈陷入了糾結。
外面的建設活動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計時器在快進狀態,壹年壹年飛速流逝。
湯盈繼續在外面搞建設,不過每隔壹段時間都要再去看看三種方案,難以取舍。
不只是湯盈,直播間裏的觀眾們也都在吵個不停。
“當然選第壹種方案啊,飛船開走,留下的人再選個執政官出來,他們愛修飛船就修飛船,愛造推進器就造推進器,先通關再說啊!”
“搞笑呢?都已經暗示了,要修好小部分飛船,留下的大部分飛船就都徹底報廢了,留下的人只能等死。”
“那就第二方案吧,能救三分之壹左右的人已經很不容易了。”
“直接放棄幾百萬人啊?”
“世界末日了大哥們,還想那麽多幹什麽?”
“第三個方案吧!雖然感覺這個方案最難,但我很想看湯盈挑戰壹下高難度2333”
這三條方案救的人數各不相同,難度也不壹樣。
方案壹救人最少,但難度最低,幾乎不存在任何的風險。
方案二救人要多壹些,但難度和風險也相應提高。
方案三能救下所有的人,但很顯然難度和風險也是最高的。
湯盈糾結了半天,最終做出了決定。
首先是向所有人宣布要執行第三個方案,降低了壹大波不滿值,拉高了所有人的滿意度。
然後默默地把飛船上能用的零部件拆下來,開始組裝壹支可以進行遠航飛行的艦隊。
遊戲中的選項並不是單壹選項,這三個方案只是三種路線上的建議。玩家要做的並不是直接選擇方案,而是按照方案上的內容來發展科技樹,同時決定是否要向星球上的所有人類宣布方案內容。
宣布的方案內容完全自選,可以不是自己的真實想法。
彈幕瞬間炸了,湯盈蔫壞蔫壞的啊!
表面上安撫大家說要執行方案三,把大家都安全地帶走,但實際上自己卻在偷偷摸摸地組裝飛船……
難道說,湯盈要直接選擇方案壹進行最快通關了?
結果湯盈在選擇科技點的時候,又點了【重聚變技術】,也就是方案三最基礎的核心技術。
這下觀眾們都有點懵逼,湯盈這到底是要走方案壹還是方案三啊?還是說,兩手準備?
遊戲進入第二階段,壹年壹年的時間過去,星球上的人類勢力開始不斷地擴張。
整個遊戲是以壹整個星球為尺度,畫面支持在壹定比例內的自由縮放,當鏡頭拉到最高的時候,可以快速滑動右搖桿或者觸摸板,觀察整個星球的表面。
剛開始人類在整個星球上的範圍只有壹小片,人類範圍內占地面積最大的就是星際艦隊的艦隊群,而人類活動範圍之外的絕大多數地區都是漆黑壹片。
但隨著人類的範圍不斷擴張,探險隊向著周圍進發,整個星球上越來越多的部分被探索、發現,這種領地擴張的感覺非常棒。
……
在發展的過程中,觀眾們發現遊戲裏的人也並不是那麽好騙的。
湯盈向所有人宣布的是采用方案三的星球派逃亡計劃,宣布之初就大幅提升了希望值,大大降低了不滿值。可想而知,如果選擇方案壹或者方案二的話,希望值肯定要大幅降低,因為絕大多數人都被拋棄了。
但,在湯盈宣布了采用方案三的計劃之後,她又著手去拆解、修復飛船,這看起來有點像是方案壹的行為,在人類群體中引發了壹些傳聞。
這些傳聞以事件的形式展現了出來,並持續提升著不滿值。
【突發事件:最近,壹種傳聞在人群中逐漸流傳開來。壹些工程師表示,最近他們接到了秘密修復飛船的任務,第壹方案極有可能正在秘密進行之中。這種傳聞暫時沒有傳播得太廣泛,大部分聽到的人都將信將疑,但如果任由傳聞繼續傳播,將持續提升人們的不滿值。】
湯盈可以在遊戲中選擇【辟謠】或者【禁止討論】,前者是發表官方聲明,表示傳聞不可信,有壹定幾率降低流言傳播的速度,但無法徹底禁止,不滿值後期還是會上升;後者是直接禁止討論這個話題,會大幅降低留言傳播速度,但不滿值在初期就會大幅增加。
前者有幾率失敗,成功後持續見效,但後勁差;後者不會失敗,持續性好,但初期就會引發大規模不滿。
這時候觀眾們才發現湯盈之前發展【重聚變技術】的重要性了,如果按照原本的速度,傳聞會飛速傳播,因為湯盈確實下令修復飛船了,有那麽多工程師都在參與,不可能完全瞞住。
但湯盈在科技樹上點了重聚變技術,這壹點跟方案三符合,所以自然而然地就遏制了留言的傳播速度。
然後湯盈又稍微辟謠了壹下,所以這次的傳聞並沒有引發太多的騷動,所有人的希望值、不滿值都還在可控範圍之內。
到了第二階段之後,隨著大批的新科技解鎖,又可以建造壹批新的建築了。
資源的加速采集、高效精煉、機械外骨骼、醫療機器人、能量樞紐過載技術、能量屏障、工業溫室……壹系列的科技紛紛解鎖。
隨著采集和精煉技術的進步,資源總量也在快速提升中,機械外骨骼、機器人、工業溫室等技術讓所有人的傷亡率降低,病患能夠得到更好的救治,而能量屏障技術則是可以為整個人類基地提供更好的保護。
用能量屏障遮住建設的核心區域,那麽即使蟲族突然從地底出現,短時間內也無法攻破能量屏障,就可以從容地調集部隊進行鎮壓。
但,科技進步了,所面臨的問題也更嚴峻了,隨著範圍的擴張,人類的基地不可避免地進入更加陌生的區域,尤其是大量的資源都集中在星球南半球的礦脈,而這些山脈中正是蟲族活動的大本營。
湯盈不得不額外花掉很多資源研發武器、武裝軍隊,同時派出大量探險隊偵查情況,跟蟲族的戰爭壹直都沒有停止過。
不僅如此,湯盈還要繼續推進逃生計劃,在重聚變技術研發成功之後,湯盈就要開始著手建造行星推進器。
這些推進器按照規劃要建造在北半球的平原區域,每壹座推進器都有數千米高,占地面積極大。推進器下方還要配套修建地下避難所,壹旦啟用,所有人就要進入地下生活。
因為在這些推進器全部修建完成、開始運作的時候,整個星球就會逐漸飛離恒星,失去了恒星的光照地表溫度會驟降,星球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會快速凝結變成幹冰,在地表覆蓋厚厚的壹層。
如果人類繼續留在地表,基本上是很難生存的,而避難所在底下,而且可以通過行星發動機的熱量供能,就可以順利地活下來。
……
湯盈修好了17艘星際飛船,但沒有選擇直接乘坐這些飛船進行逃亡。
按照MUSCI的提議,這些星際飛船修好之後,湯盈其實有三個選擇:壹是直接坐飛船開溜,也就是執行方案壹的計劃;二是飛船開到星球周邊進行領航;三是飛船飛到附近星系采集資源。
飛船領航會極大地提升所有人的希望值,因為人們擡頭就能看到太空中的那些星星(飛船的尾焰),有壹種儀式感和虛幻的安全感,但也會稍微降低壹些滿意度(因為飛船沒拿來做事);而飛船到附近星系采集資源,可以獲得很多的資源補充,不過就沒有希望值的提升了。
這兩種方案都會讓之前的“飛船逃亡”傳聞不攻自破,因為飛船雖然修好了,但執政官並沒有上飛船,依舊留在地面,這讓所有人都相信執政官並不打算坐飛船開溜。
與此同時,重聚變技術還在不斷地發展,行星發動機也在壹個個地建造。
建造第壹座行星發動機的時候,湯盈是很激動的。
按照MUSCI的建議,湯盈把這座發動機建在了人類基地外的壹片空地上,巨大的發動機骨架不斷地、壹層壹層地搭建起來,這是壹座高大數千米的山峰,又像是壹座巨大的高塔。
在發動機下方,地下的避難所也在修建中。避難所是壹座巨大的地下城,轉換視角可以將大地調整為半透明狀態,可以看到人類的機械在地下像螞蟻壹樣持續施工,這是壹個可容納5萬人的龐大地下城池。
按照MUSCI的說法,要完成第三方案,至少需要建造5000座行星發動機,建造得越多,計劃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這5000座行星發動機,每個地下城可以容納5萬人,即使在宇宙中漂流漫長的時間,人類也可以放心生育、擴大人口數量,而無需像飛船逃亡的方案壹樣嚴格控制人口。
隨著第壹座行星發動機的成功建造,湯盈又開始接觸到壹些新的信息。
行星發動機的能源來自於重聚變技術,需要從附近的地表不斷地采集資源。行星發動機開始運作之後,雖然整個星球會因為遠離恒星而氣溫不斷下降,但行星發動機的尾焰可以保證周邊溫度不至於太低,依舊可以在附近的地表施工。
為了維持行星發動機的運轉,人們必須持續不斷地投入燃料,而很大壹部分燃料都來自於南半球山脈中的巖石。
在開采巖石的過程中,顯然還是會跟老朋友蟲族遇到。
而且,底下避難所之間不能直接修築隧道,壹方面是因為距離太遠、地殼堅硬、工程量大,得不償失;另壹方面則是因為蟲族可能會對隧道造成破壞。
壹旦某個底下避難所或者行星發動機出現問題,人們依舊只能從地表進行救援。
……
終於,壹座座行星發動機建造了起來,為了保險起見,湯盈還多造了500座,幾乎布滿了整個北半球。
雖說5000座行星發動機的推力就已經足夠執行第三方案,但在飛行途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發動機故障、蟲族破壞等等,必須保證有壹部分發動機損壞也有回轉的余地。
但湯盈也不敢再造更多了,因為時間在流逝,她也不知道氦閃到底什麽時候會發生。從降落星球到現在,遊戲內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壹百多年,再拖下去的話,萬壹行星發動機造完了,但氦閃爆發之前沒能逃得足夠遠,那就尷尬了。
發動機建造完畢,MUSCI提示,已經可以開始執行方案三。
人類開始陸續搬遷進入地下避難所,壹切準備就緒之後,行星發動機點火!
湯盈把視角拉到最高,壹臺臺行星發動機開始噴射出長長的尾焰,淡藍色的光柱沖天而起,非常壯觀。
湯盈只負責修建行星發動機,至於這些行星發動機如何調度、如何運作,這些都是由MUSCI進行計算和統籌的,湯盈不需要去操心。
行星發動機已經發動,但人類還要繼續忙碌。
大部分人已經陸續進入地下避難所,但還有很多人要維護行星發動機的正常運轉,還要負責監視蟲族的活動,湯盈也還要照常頒布法律、攀科技樹。
不過,這段時期的操作相比之前的建設時期而言已經少了很多,因為可供建設的地方基本上都已經造滿了建築,即使有壹些布局不合理的地方要拆掉重新建,需要的操作量也已經很少了。
湯盈把該安排的都安排好,然後點擊快進。
星球首先是停止自轉,而後發動機開始調整角度,將噴口對準行星公轉軌道的切線方向,整個行星的公轉軌道不斷擴大,逐漸遠離恒星……
整個過程在現實中很短,湯盈把視角拉到最高,調整為宇宙中的星球視角,在飛速快進地情況下可以看到,整個星球圍繞著恒星的軌道正在不斷地增加。
但在遊戲中,整個過程卻持續了十多年。
在星球逐漸遠離恒星的過程中,星球上的環境也在發生著變化。
雖然這個星球相比於地球而言地址穩定,但依舊發生了幾次板塊撕裂的事故,有好幾臺行星發動機因此受損;地表的溫度驟降,在行星發動機的熱量覆蓋不到的地方,空中的二氧化碳變成幹冰覆蓋在地表,堆積成了厚厚的冰原;而行星發動機發出的巨大聲響、地殼的震動和氣溫的驟降,導致了更多的蟲族活動。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