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天地如網 神術如蛛
問鏡 by 減肥專家
2023-4-22 10:51
余慈的思路生發開來,形神交界地,億萬念頭此起彼落,分散聚合,蔚為壯觀。
他想到,神意力量確實有超脫束縛的力量,但其絕大多數時候,還是依托於肉身而存在,總要受到限制,這種超脫和束縛彼此作用、相互妥協,哪個多壹點,哪個少壹點,都會形成不同的結果。
便以魔門為例,其煉體、魔識、魔主三種修煉體系,對神意力量的重視、運用程度就都有不同,相應的,怎麽利用這種比例,加以作用或妥協,都是與之相關的重要學問,從這裏,就可以衍生出千萬種各自不同的修行之法。
但無論怎麽千變萬化,都不會出了此類規矩方圓。
正是有此感悟,余慈再觀天地,其間迷障就更稀薄了些,更因為明晰了如何更有效地擺脫天地法則的束縛,兩個分身,多處天魔眷屬與本體、承啟天之間的聯系,也有所增強。
這種情況下,臨時拔高層次所帶來的壓力,也在慢慢地消解,再不成問題。
他心中微動,念頭灑開,將這壹結論在他控制的那些天魔眷屬身上驗證,果然並無謬誤。而這壹切,又相應地推高了余慈對天地法則限制的理解,使得他再有所得。
寇楮、李閃、幽蕊、無羽,還有在北荒、南國遍灑魔種時,那些根本記不住名姓的諸多眷屬,只要修為境界上差不多,束縛的法則就相差無幾——差別只在於前面認到的,對神意這等超脫力量的重視、運用程度,也即心法的差異,而法則的限制範圍、束縛力度,都在壹個檔次上。
可壹旦境界上有了差異,束縛法則就會發生極其明顯的變化。
這些漸進的變化,往往是以常人能夠理解的方式顯化,比如通神修士可出竅神遊、還丹修士可法身無漏、步虛修士可登臨外域等等,可實際上,歸根結底,都是束縛法則的變化。
在余慈看來,天地法則就是壹張層次繁復的大網,覆蓋了此界內外。
越是低層次的,網眼越是細密,結構越是復雜,束縛也越發繁多、越發強大,就像那些不曾修煉的凡俗,受壹條條法則約束,形神受限,壽元有盡,受病氣所染,甚至壹口飯噎著,頃刻就要絕命。
但只要壹層層地突破出來,越向高層次去,大網的束縛力量就越小,到最後,疏而不密,自然就自在逍遙。
此結果也可以與劍修斬斷法則束縛的修行方式互相印證。只不過,若不走劍修之路,擺脫束縛的方式,就不是那麽激烈,更多的是以異化、替換的方式進行。
具體表現在低層次的繁復法則,會受到修士修行境界的壓迫,斷開、拋棄壹些相對而言不怎麽重要的,將剩下的暫不可改易的統合成壹種較高層次的法則,以此來代替原先的束縛,等於撐大了“網眼”,獲得騰挪變化的空間。
這樣壹層層統合、代替下去,最後合成了最高層次那疏而不密、卻是很難再異化、替換的高等法則,這也是余慈感應的極限。
就是不知道,更高層次的那些人,是不是就真的將這些高等法則摒棄——想來也不至於吧,若不然,像陸沈那等人物,早該超脫生死,哪還怕什麽劍仙和自在天魔圍攻?
知道了天地法則的層次分別,由此再反推修行境界,可以見出,如通神、還丹、步虛等等,每壹個境界的初始和圓滿,乃至於境界之中的小階段的分際線,都確實是破開、改變天地法則束縛的關鍵節點,極具代表性。
相應的,壹旦看透了這種束縛,高層次的修士,很容易就能利用這股力量,撚螞蟻壹般,將低層次的對手抹殺;而若看不透,被法則顯化出來的外相蒙蔽,其優勢自然也就無法完全轉化為勝勢,達不到預計的效果。
這壹瞬間,余慈就想到了至少七八種不怎麽費力,就可利用法則,將境界優勢最大化,最終形成壓倒性力量的手段思路。當然,是否真的可行,具體如何運使,都還要花費相當的時間來驗證。
他又深想壹層,思及以前自己迎戰高層次對手的時候,卻是冷汗橫流:他不得不慶幸,以前碰到的那些決出生死的對頭,不管強弱,似乎還沒有這種能耐,或多或少,都有浪費境界優勢的現象……若不然,他現在早就化為枯骨壹堆,身埋黃土了。
唔,這是不是就是說,他目前的所在、所見、所感,已經超出絕大部分修士的窠臼,進入到了壹層相當高的層次?
這真是個好消息,余慈心中不免有些愉悅,但他還沒有想通透,憑什麽他能做到?
或許,是他這半調子的神主法門?
話又說回來,像是鄭曼成、夜獅這等大宗弟子,還有俞南那樣的驚才絕艷之輩,其舉手投足之間,其實也暗含法理,與他所推演出的“精確”應用,不過毫厘之差,顯示其傳承著實不凡,心法體悟、應用也幾近圓滿,而且人家是當真應用於實戰,比余慈現在的空想,要更實際壹些,余慈自不會因此而自負其能,目空壹切。
而且,目前余慈只是和長生真人比較,至於劫法宗師如何看待、控制法則,當年他雖然也見到辛乙、柳觀等人出手,今日又有役靈老祖現身說法,但舊眼光想轉換過來,還需壹段時日。
再說了,這對他目前面臨的局面有什麽用處麽?
神思百轉之時,遍灑的心念忽地壹“燙”,卻是觸碰到了壹片特殊的區域。
由於漸漸習慣了天地法則的“常態”,余慈第壹時間就發現,這裏的天地法則,簡直活潑得過份,說是“沸騰”都不準確,簡直就是在“燃燒”,之前感應到的種種法則規範,在這裏徹徹底底地扭曲了。
念頭隨便壹掃,他竟然在此區域外圍,發現了幾處驚人的法則空白——意思就是說,相應的天地法則被破壞殆盡,灰飛煙滅。那種徹底的死寂空無,以及與之相應的天地法則意誌的暴動,使得這片區域及其周邊,天地法則已經不可逆轉地進入到了洗牌重構的階段!
是的,天地法則的重構……
承啟天內,余慈心意投影劇顫,相隔億萬裏,兩具分身的臉色都是鐵青壹片,越是了解天地法則的微妙,他越是知道與法則相關的天地偉力,是何其恢宏和恐怖。
與之相應的所謂重構,那不就是天地大劫的同義詞嗎?
他知道這片該死的區域是哪兒了——除了七位地仙的戰場,還會是什麽?
這幾位大能,這麽快就打到真界裏面來了?
余慈終於感應到了地仙大能的存在,即便只是對戰的余波,對天地法則層次的解析,也有了更確切的依據,可他壹點兒也不覺得高興,壹點兒也不!
他飛快地回撤心念,要離那個恐怖的區域遠壹些,可偏在撤離的時候,他心底陡然生寒,像是飛蟲遇上了青蛙、青蛙碰見了毒蛇,那種如遭天敵的冰冷和壓抑,再多壹線,就是絕望了!
在這種時候,他的腦子反而越發地清楚,在第壹時間就做出了判斷:
被盯上了!
根本沒時間去想究竟是誰,此時能在戰場附近區域放出神意,又是如此強橫霸道的,怎麽看都是最頂尖的人物,而且這壹位的脾氣似乎還不怎麽樣。
他回撤心念的速度更快,其神意力量本來已經擴散得初具規模,壹下子就往中間“塌陷”,大概是受此影響,已經適應了的高層次壓力,也重新壓身。
余慈感覺到了眩暈,可那令他窒息的冰冷和壓抑,卻是離他遠去,也許,那不過是某位大能的壹瞥吧。
眼下感覺挺不好受的,但余慈還是松了口氣,繼續回收神意,但幅度有些放緩。
此時他已經可以下定論,目前七大地仙的戰場,正是南國某地,方位大概就是東華山附近吧,他壹個不註意,神意就鋪展了那麽遠,究其原因,還是某個染化的眷屬在那附近湊熱鬧。
很快余慈就又發現,相較於這個不起眼的眷屬,附近湊熱鬧的大人物,其實相當之多。
之前余慈專註於天地法則本身,有些忽略了外部環境,現在刻意關註,發現在七大地仙戰場附近,天地沸騰,法則翻覆的此刻,不知有多少強者,將其神意灑入虛空,冒著被天火灼傷的危險,彼此交錯,就是碰上了,也都立刻錯開,都是將全副精力投註到天地法則之上,捕捉天地間那顯化的玄機。
此時他飄遊的神意,位於距離戰場較遠的外圍區域,附近屬於長生真人級別的神意力量,至少有數十股,都是從千裏、萬裏之外沿伸過來。要辨別也非常簡單,只看他們神意聚散之時,牽涉到的天地法則層次,就能猜得八九不離十。
這時候,余慈也大概明白,為什麽那位脾氣不太好的大能,取消了對他的關註,原因就是他撤回神意時,撞入了這片長生真人神意交錯的地帶,與眾多目標混在了壹起。
見到這些人物,余慈先是發楞,隨後便被他們神遊時牽涉的法則玄妙引去了心神,剛才種種猜測和結論,只是在自家眷屬身上驗證而來,多少缺乏了外界的參照,眼下有這麽多素材,讓余慈得以參照感應,稍釋先前疑惑。
尤其是對天地法則感應的“特殊性”,及其原由。
相較於周圍這些長生真人,余慈對天地法則的理解,的確是很特殊的那壹個,但這種“特殊”,首先是建立在“特殊時段”的基礎上。
他發現,這些長生中人,其神意擴展的方式,很有壹些“小心翼翼”的味道,他們密切牽涉著相應層次的法則,卻又像是第壹次接觸,透著點兒新奇和謹慎,仿佛是摸象的盲人,突然復明,睜開雙眼,見到面前的實物,便有壹種“原來如此”的感慨。
這說明了什麽?
余慈確實明白了:毫無疑問,神主法門、或者還要包括其他的什麽法門,是他的內在根基,若沒有這個根基,余慈的“特殊”也就無從談起,但目前起到關鍵作用的,卻是陸沈等七位地仙大能,在域外和碧落天域交界處,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
從七大地仙戰場的局勢可以看出,那些大能,都是無所不用其極,調動起每壹絲可以利用的力量,由於他們所在的層次太高,其影響力由上而下,擴及到了整個天地法則體系,使壹貫隱而不顯的天地法則受到的強烈刺激,不可避免地進入到了極度活潑的狀態。使得具備相應實力的修士,更容易感悟其玄妙。
如果說,以前長生真人的層次,感應到的是“壹”,那麽現在,感應到的就是“十”,豐富的信息所帶來的,就是另壹個層次、境界上的觀照。
某種意義上,這其實是壹場針對長生中人的饕餮盛宴。
余慈還見到,其中絕大部分,或者說九成九的修士,其感應範圍,都相對有限,在其所涉及的那部分區域和層次,神意盤轉自如,對天地法則的捕捉和解析,在最初的謹慎、生疏之後,就變得細致入微,往往是抓入壹個切入點,便順藤摸瓜,充分延伸,將該法則所涉及的高低層次,盡都包容在內。
相較於這些人,余慈是另壹種模式。
余慈壹開始就把攤子鋪得極大,就像捕魚,尋常的修士,多是垂釣,雖只捕壹魚,卻心無旁騖,用誌不分,自得其趣;而他幹脆就撒了魚網,平時都撈不到魚的時候,看不出什麽分別,可壹旦碰上了魚潮,差異就瞬間拉大到幾百、上千倍。
如果這種模式可以推演到地仙、神主那樣的層次,是不是就是說,後者較前者更能解悟天地法則的奧妙呢?
這純粹是臆想,那樣的層次,余慈目前只能仰望……
與之相應的,豐富巨量的信息,如何接收消化是個很大、很現實的問題,這種時候,對所涉天地法則的結構、層次的認知、利用,就變得非常重要。
同樣是遮風擋雨,壹般情況下,山野之人隨便搭成的茅草棚子,與名工巧匠所造的磚瓦大房,差別不算太大,可要是碰到狂風暴雨之類的極端情況,那就是“毀”和“存”的差異。
余慈放眼八荒,形成天地法則“大網”的認知,著實是很關鍵的結論,現在看來,也是正確的,如若不然,不管層次高下、不論輕重緩急,眉毛胡子壹把抓,只會造成驚人的負擔。
他壹開始進入這個視角時,禁受不起“高層次”的壓力,原因便在於此。
現在,為了躲避那位大能的註視,破壞了神意與法則交錯感應,有序鋪開的結構,壓力重回,也是理所當然。
念頭至此,余慈不自覺就按照之前“最舒服”的感覺,重新鋪排神意,接觸天地法則,果不其然,當逐個自然鋪開的結構重新成型的時候,天地法則給他的壓力驟減,而且他的感應也變得越發敏銳,視角越發廣闊,轉眼間就與周圍這些長生真人拉開了檔次。
但下壹刻,尖銳的警兆就在心頭炸響。
余慈被陡生的感應唬了壹跳,還以為是那個“壞脾氣”的大能重新關註了,可待他循感應移轉註意力,“入眼”的,則來自於戰場外圍,那壹塊塊崩塌出的“法則空白”,虛空中,那裏像是無底的深窟,或是妖魔張開的巨口,令人心悸。
他當即醒悟:“忘形了!”
或是看這附近長生中人眾多,以至“人多膽大”的緣故,余慈竟然忽視了天地法則重構的威脅,如今那天地法則空白不斷擴大,重構之勢,分明不可逆轉,而且比最初觀察時,還要猛烈十倍!
根據他的觀察,天地法則是精密而又彼此聯系的結構,雖然可以用“大網”來形容,但它畢竟不是隨處可找尋材料織補的東西,壹旦法則破碎,要把它修復完整,就必須將更大範圍的法則“拆開”重構,壹處兩處還好說,可要是過份密集,並且這恐怖的“空白”還在不斷增加的話,附近法則重構的“資本”,就要無限制地向更廣闊的天間地尋覓。
這個過程中,依附於法則的天地偉力不斷地聚集,彼此作用,更因為法則的缺失,導到強烈的不穩定性,誰也不知道那恐怖的力量,會在什麽時候爆開。
賊老天才不會管妳人多人少,壹窩端或許才正合它意。
偏偏有些人還不知死活往裏面湊,因為那裏的天地法則更活潑,也更清晰。
其實無論是誰,都明白壹點,那就是對戰場的核心地帶避而遠之,那裏的危險誰不知道?
可惜他們所知還是有限,至少他們不知道,在戰場核心處,已經到了天地偉力爆發的臨界點!
此時此刻,在余慈的感應裏,外圍尚屬常態的天地法則,其實就是壹堵不斷削薄的墻壁,墻壁後面,就是能吞噬壹切的滾沸巖漿。
而這壹切也不是沒有先兆,那覆蓋此界的火雲,其實就是依附於天地法則的力量不正常流動的征兆。
可都這種時候了,這些被天地妙詣法理攝了心神的長生修士們,卻渾然不覺,反而削尖了腦袋,往“墻壁”裏面鉆,有人帶頭,就有人跟進,其原本劃定的安全區域,已經不自覺地向戰場處推移。
他們分明就是在作死啊!
看著這壹幕,余慈卻是很奇怪地想到了神主法門和尋常修行模式的不同。
那是“眼界”的差異,且不是壹星半點兒。
觀之神主法門,神遊天地之間,觀其大略,雖是失之粗疏,但在別人居於壹室之地,細細摸索的時候,他則登高望遠,極目八荒,視野上的差距,使他所處的“位置”和“層次”,天然就比尋常的長生修士超脫壹些,也就使得他能夠“觀察”別人,而別人則很難發現他的存在。
而這種情況,又是相對的,如今的余慈,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站在天地法則的最高處;據他自測,純論“高度”,他的“位置”大約是比長生真人高壹截,“廣度”上則是遠勝,但再算“精度”,則就有壹些慘不忍睹了。
余慈不是不能做得更精細些,可畢竟精力有限,壹旦求精,便不能求全,目前他還是覺得,能從整體上把握天地法則的規律、結構,是壹項更難得的體驗,像普通長生中人那種做法,以後應該還有機會的,正是兩益相權,取其重也。
至少眼前的局面,印證了他選擇的正確性。
眼下也沒什麽好說的,君子不立於危墻之下,今日他的收獲已經出奇地豐富,現在就是該撤退的時候了,更何況他還要為鬼厭那邊的情況傷腦筋。
余慈繼續回收神意,要離這大劫發生之地,越遠越好。
而在回收的過程中,余慈又感覺到他和其他修士不同的地方。仍是那個形容,其他修士為接觸天地法則而延伸出去的神意,更像是壹根魚線,無論是拋、收、轉折,線性的感覺都非常強烈。
可他不同,收攏神意,就等於是收攏壹張放出去的漁網,整個結構都向內塌陷,和剛才倉促躲避大能註視時的造成的結果差相仿佛,相應的,那些讓人不適的壓力,也重新降臨。
“真古怪,這裏是不是有什麽不對的地方?”
大約是有哪裏的環節沒註意到吧,或者是他的真實層次還不足以支撐這種神主視角,若不然,像羅剎鬼王那樣的大能,要是每次“收網”都難過這麽壹回,那就是笑話了。
心裏盤轉念頭,而在這些念頭的遮掩下,壹個微小而尖銳的刺激,突兀出現。
放在以前,余慈說不定會略過去,可現在,由於對形神交界地的了解,他已經對念頭的生滅有了極其深入的認識,壹個恍神,便將那念頭抓住,了悟其根源。
羅剎鬼王?
為什麽會對這位大能的名號起反應?
剎那間,余慈的心念穿梭不知多少個環節,就像是本能反應那般,他做出壹個非常古怪的舉動。其神意壹個抖蕩,利用對天地法則的清晰認識,用最微小的幅度震動虛空,向四面八方傳出信息:
“大劫臨頭,諸道友還不快走!”
周邊虛空突地壹窒,余慈表面上只是傳遞了壹句話,可還原成最原始的信息,卻是將他對七大地仙戰場周圍的法則重構之感應,也都附著其間。
這種效率,遠非常人言語所能及。
正因如此,壹石激起千重浪,已經有些被豐盛的收獲沖昏頭的眾長生真人,便如當頭挨了壹棒,猛然醒悟,神意紛紛回遊。余慈也在此時,將神意鋪展的結構縮成與他們壹樣,向外圍地界遁走。
可這時候,壹道簡潔至極的信息,極其精準地切入他神意之中,還原為壹聲笑語:“妳又犯錯了,什麽時候蜘蛛的網能再吞回到肚子裏去……嘖,貌似真不是曲無量呢。”
余慈心頭轟然劇震,對方浮出水面的身份,還有言語中透出的復雜信息,正如連環巨錘,轟得他難以自抑。
下壹刻,在距離東華山約兩千裏路,壹處多方修士混雜的山腰平臺上,忽有壹人慘叫起來,其腦袋猛地膨脹,足逾壹倍,五官扭曲,七竅流血,眼看是不活了。
周圍修士低嘩聲中,都往後退,如見妖魔。
余慈當然感覺到了眷屬的慘狀,心頭生寒,他知道,那是對方準確捕捉到了他鋪展神意的節點,強行侵入,意圖順藤摸瓜,鎖定他真身的動作!
暗叫壹聲對不住,承啟天中,余慈虛影長吸口氣,虛無之中,壹道金光打入頂門,並在下壹個瞬間,映射到眷屬神魂深處,轟聲燃燒。
火光到處,壹應與他有關的痕跡,盡都扭曲,面目全非。
心煉法火!
對面的壓力倏然斷絕。